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欢迎您!!今天是

  
信息详情

首页 > 信息详情

《无逸之声》走进大年堂 走近黄炎培 第三期
[发布时间2020年9月24日]

  第三课黄母教子

黄母教子的故事,在清代后期的上海浦东川沙地区已被当地人们传颂和效仿。

黄母就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、杰出的职业教育家、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诗人黄炎培的母亲孟樾清”。虽然黄母在黄炎培14岁那年就因为操劳过度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,但是他对幼年和少年黄炎培的成长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也可以说,是母亲孟樾清奠定”了黄炎培人生的奋斗目标与朴实的思想基础。

孟樾清教育子女非常认真。从长子黄炎培6岁起,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,她常常点上一盏油灯,让儿子挑灯夜读,自己坐在旁边,检查、指导儿子的作业,从黄炎培7岁开始,黄母就教他学着给远在广东做事的父亲写信。

调皮、贪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,尤其是小男孩, 黄炎培也不例外。有一次,母亲看到他一直在外面玩耍, 连功课也不做,就叫人把他喊到自己的床前站着,严厉地教训道:“儿呀,你看谁在那里闲荡过日子?公公怎样?婆婆怎样?爹爹在外边怎样?农民们一个个忙得怎样?只有你既不读书,又不做事,怎么对得起人?

母亲在病中的大声训斥,深深地打动了少年黄炎培的心,他觉得自已对不起疼他爱他的重病中的母亲,使他领悟到: 贪玩、懒惰是不能成才的,只有刻苦、勤奋才能走向成功。后来他又把儿懒惰,母生气、儿劳动、母欢喜写进了他的诗词中,作为对母亲的最好纪念。

在生活中,黄母对子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。有一天黄炎培家要来客人,平时省吃俭用的她一反常态,买鱼买肉十分慷慨。临近中午,一桌香喷喷的美味佳肴已准备齐全,只等客人的到来,看着香喷喷的饭菜,黄炎培已经等不及了,他急着抽筷拿碗想先吃,可母亲却抢下黄炎培手中的碗筷,十分严肃地对他说:“客人还没来,不许先吃!”年幼的黄炎培委屈地的一声哭了起来,黄母从怀里取出手绢为儿子擦干眼泪,和蔼地说:“奎奎(黄炎培的小名)是好孩子,就记住妈妈的话,待人要好一点,自己要省俭点,让客人吃完了我们再吃好吗?”黄炎培懂事地点了点头,他也逐渐明白了克已待人的道理,在他52岁那年,专门以母训一则待人好一些,自己省俭些为题写成文章留给自己的子女。
   
母亲孟樾清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,使黄炎培养成了刻苦勤奋的良好学习习惯,也造就了他诚实善良,克已待人的优秀品格。